您所在的位置: 2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新华日报·交汇点关注|省环保集团智慧科技助力“太湖美”

发布日期:2023-04-26 23:13    来源:交汇点   字体:[ ]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313日,李强总理在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中积累了哪些好经验?解决了哪些新问题?日前,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启动《“苏”式高质量发展“新三十六计”》全媒体采访行动。记者践行“四力”,深入全省36个基层观察点调查研究、走访问计,全面展示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的生动实践。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一曲家喻户晓的《太湖美》,唱出了湖光山色两相和、波光潋滟鸟翩跹的太湖美景。那么,太湖是如何在水质、环境得到有效治理的同时,构建起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的?风光旖旎的湖畔区域又是凭借哪些“锦囊妙计”,绘就出万类春日竞自由图景?最美人间四月天,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深入位于苏州市吴中区的2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太湖生物多样性野外观测基地蹲点调研,解锁太湖之滨绿水青山、万物竞荣的生态密码。 

  聚焦·课题 

  努力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目标 

  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生态环境治理的核心内容和重要路径,也是推动生态系统质量提升的关键。着眼江苏,更是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谈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就绕不开湿地生态系统,而太湖湿地生态系统又是全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把太湖的生态环境监测好、保护好。”调研过程中,2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监测监控公司生态调查工程师纪轩禹向记者介绍道,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也是上海、江苏、浙江重要的饮用水水源,但曾经的蓝藻将太湖富营养化的现实状况展露无遗。多年来,江苏省按照标准最严格、手段最严厉、监控最严密的要求治理太湖,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入湖污染物总量大幅削减,水环境质量也稳中有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太湖治理也面临着新的要求。“我们需要在太湖治理过程中,协同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生态系统质量和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能力持续提升,努力实现国家‘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的‘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目标!”纪轩禹说。




  行动·效应 

  “天空地一体化”智能监测,“花鸟鱼虫”全方位保护 

  清晨6点,纪轩禹和同事们背上设备、带上干粮和水,迎着朝阳出发。连日来,他们一直驻扎在太湖生物多样性野外观测基地,每天来到野外观察植被、鸟类、昆虫,详细收集和记录数据。 

  “鸟类在上午和傍晚活动较为频繁,晚上我们会开展两栖和爬行类生物调查。”纪轩禹说,“动物活动频繁的区域,是布设红外相机的理想位置。一旦有动物经过,红外相机便会自动拍摄。”如今,红外相机、高清摄像头等技术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人力的不足。 

  高科技“加持”的观测设备不止相机,随着一句响亮的“准备,飞!”的口号声,一架无人机缓缓升空。几分钟后,监视器上便呈现出壮美的画面——阳光下的太湖碧波荡漾、岸边的山坡丛林密布。纪轩禹告诉记者,刚刚起飞的是“三维建模无人机”,专门用于三维生态实景建模。




  与此同时,另一组同事则在布设样地、样方,样地位置采用内业遥感布设与现场踏勘相结合的方式确定,观测样方内乔木、灌木及草本植物群落总体状况,内容包括样地标识、定位信息、样方布设信息、地貌特征及观测乔木胸径、冠幅、郁闭度等。他们采集了凋落物,并对样方内的每一棵树木做好标记。




  调研中,记者看到一位负责监测的小伙子还背起了“无人机机载雷达+背包激光雷达”,在林地中沿着特定路线行走。随着雷达的扫描,林木类型、林木分布情况、林木生长阶段概况、林木覆盖面积变化情况逐一呈现在手机App上。“生态质量监测样地代表着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植被、地形地貌等综合状况,是掌握生态系统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时空格局及其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他说。




  回到实验室,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卫星组利用多光谱遥感数据,开展多种遥感指数、多类模型研究,进行植被覆盖度遥感测算,同时利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开展生态类型解译与分析。无人机组将三维建模无人机拍摄的照片导入软件,自动建立该片区的三维实景模型,然后再进行人工检查和完善。三维实景完美重现了样地生态环境状况,连栽了几棵树都看得一清二楚。”纪轩禹介绍道,“地面组负责对实测数据进行整理,结合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数据,进一步分析生态服务价值评估和生态质量。三者结合,共同组成‘天空地一体化’的监测体系。” 

  据介绍,随着太湖水质的改善,飞抵的鸟类不断增多,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已监测记录到了约200种鸟类,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黑鹳、黄胸鹀,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鸳鸯、花脸鸭等珍稀鸟类,成为苏州地区鸟类丰富度最高的区域之一。生态好了,太湖周边的植物也日益丰富:有着3亿年历史的植物“活化石”松叶蕨现身野外,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水蕨又活跃起来。伴随围网整治、湖泊治理等有力举措,太湖的鱼类资源日益丰富,曾一度消失的一些鱼种也正在逐渐“回归”。 

  调研·问计 

  提升监测能力、构建观测网络,展现江苏“最美颜值” 

  未来,如何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进一步提升,进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助力全省高质量发展?调研期间,2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监测监控公司董事长王经顺为记者深度“拆解”了从实践中摸索得来的经验: 

  一是以“摸清底数”为基础,提升“生态+”监测能力,支撑生物多样性家谱不断扩容。通过调查,系统评估生物多样性信息,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物种、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分布、数量,加强对生态质量、长江流域水生态等涉及生物多样性评价与考核要求的“生态+”支撑能力,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工作提供高效服务。 

  二是以“全面覆盖”为目标,构建“四位一体”观测网络,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江苏样板”。根据江苏“一横两纵+”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搭建起以卫星遥感宏观高效、无人机机动灵活、地面设备自动精确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形成观测能力强、科研支撑足、监管服务好、宣传水平高的四位一体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建设全省生物多样性数据库,以系统性、持续性观测和评估数据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以“智慧监测”为重点,搭建“AI+大数据”云平台,绘就生物多样性“保护蓝图”。基于大数据中台基座,构建生物多样性信息基础数据库和智慧监测系统,实现生物多样性空间可视化一张图展示。采用AI智能识别技术对生物进行大类识别,不断完善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库,通过反复训练不断提升AI识别的精度,进一步促进AI智能识别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四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根本,推动“生态岛”加速落地,展现美丽江苏的“最美颜值”。结合区域自然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特点以及区域发展差异,加强顶层设计,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对受污染、受损害、受破坏、受干扰的自然生态系统,实施科学的、积极的和适度的人工干预措施,实现人工支持引导下的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正向演替,改善动植物生境,提高生态产品供给和转化能力。 

  建言·启示 

  亟待建立“互联网+自然保护地”的智能化监测模式 

  “生物多样性保护,不仅要摸清家底,更要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观测网络体系。”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博士后吕学研表示,江苏生物多样性观测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省内现有的生物多样性观测站点辐射范围有限,缺乏完善的省级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作为稳定且持续的数据来源,以致监管部门无法及时掌握重要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重点生物群落变化趋势。“因此,成立太湖生物多样性野外观测基地显得十分重要,它能够为形成省级观测能力强、科研支撑足、监管服务好、宣传水平高的四位一体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探路。” 

  吕学研还表示,近年来,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大多数保护地或地处偏远,或山高林密,交通通信非常困难,太湖生物多样性野外观测基地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探索。 

  “在高质量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以及各项政策成效评估,实现工程和政策的动态优化调整尤为重要。”吕学研说,“我们更需要探索利用日益成熟的卫星遥感、无人机测绘、红外相机、视频云台、鸟类声纹等多维技术手段,通过大数据云平台打通各种数据通路,对各类生物多样性及其面临威胁现状的信息进行整合,实现‘看得到野生动植物、管得住人’的全新‘互联网+自然保护地’的生物多样性数字化、智能化监测模式,从而为实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提高自然保护地管理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收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Baidu
sogou